“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人们常说的“文房四宝”,被文人雅士视为文化象征,是千金不换的珍宝。青年干部要像文人珍视文房四宝一样,笔耕“为民情怀”,涵养“乾坤清气”,展现“光洁底色”,厚实“真才实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不愧人民的奋斗足迹。
提枝叶关情、心系人民之“笔”,笔耕“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山西考察时曾强调:“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青年干部刚步入岗位,要做到和群众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学会倾听群众意见,摸清民情,通过“粘泥土”“接地气”,把功夫下在平时、做到具体。以手勤脚快、务实负责的作风提起“为民之笔”,认真梳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高效回应群众期盼,绝不能“提笔不下”或“下笔无神”。青年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在疫情防控、民生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方针,不断提高政策落实、化解矛盾、处理群众问题的能力,更有效、更直接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扎扎实实做好为民造福各项工作,练好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硬笔书法”。
研清正廉洁、崇廉拒腐之“墨”,涵养“乾坤清气”。“廉者,政之本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管理科“95后”原干部张雨杰,河北省南宫市水务局财务股“90后”原干部李晓飞的反面案例都为年轻干部们敲响了“警钟”。现今越来越多青年干部走上岗位,工作中是否以“廉洁”之墨下笔,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须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以高度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执行法律法规与党纪政纪,自觉抵制各种“糖衣炮弹”,时刻保持警惕性,坚决做到依法办事。不谋私利,谢绝宴请,拒收礼品,杜绝“微腐败”;慎重交友,抵制诱惑,不开“绿灯”,做个“明白人”。只有通过不断提高预防和抵制腐败的意识与能力,筑牢自身反腐防线,方能研崇廉拒腐之墨,养清正廉洁之气。
铺信仰坚定、不忘初心之“纸”,展现“光洁底色”。央视新闻频道2021年播出的《品格》特别节目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浴血奋战、鞠躬尽瘁、敢于拼搏,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才拥有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青年干部应补足理想信念之“钙”,青年干部只有铺展信仰之纸并守其光洁底色,不让错误消极的东西乘虚而入,方能“不乱于心、不惑于行”。青年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风浪考验面前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方不会得“软骨病”,成“软脚虾”,才能真正把“青春色彩”融入描绘中国梦之“底色”,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造坚实细腻、可堪大用之“砚”,厚实“真才实学”。2022年《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立足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深化自身知识储备,克服“本领恐慌”。在工作生活中与自身意志力做斗争,遇难不退,遇事不让,以实打实的工作态度及能力筑好真才实学之“砚台”,不断检视自身是否符合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同时,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严守规矩,以“风掣红旗冻不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水滴石穿”、“入木三分”的恒心,不走“躺平”,不避“短板”的耐心,经风雨、壮筋骨,真正做到守正笃实,发扬出久久为功的时代青年风貌。只有认认真真做好工作任务,涵养出脚踏实地作风,提高真干敢干的能力,方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才能在祖国兴旺发达的今天写出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