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碌曲县:“五式”分类法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2-05-11 11:08:01

为着力解决农牧村党员管理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结合农牧村党员的不同特点,探索实施农牧村党员分类管理,引导党员自觉接受组织管理、争当模范先锋,为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强的“红色堡垒”。

“承诺+考核”,促在职党员有“责任”。对农牧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在其他各类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中担任职务的党员进行“承诺践诺式”管理。在职党员通过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各项惠农方针政策,用实际行动带头冲锋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一线工作,形成“想做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先进氛围。通过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大熔炉”里掌握新时代农牧村工作方法,逐渐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引路人”,切实提高履职本领和履职能力,真正成为群众眼中、心中的好榜样。

“设岗+定责”促无职党员有“担当”。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从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等方面设置政策宣传、带头致富、村务监督、社会治安维护等岗位。通过“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的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和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党组织凝聚号召、先锋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看齐跟进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农牧村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截至目前,农牧村党组织无职党员主动认领适合自身岗位的党员837个。

“联系+引导”,促流动党员有“组织”。截至目前,碌曲县农牧村流出党员80名。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的实际问题,通过实施“四个一”措施推进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跟踪管理为辅的“双向跟踪”管理方式。各村党支部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对所有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填写好《流动党员名册》,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指定一名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确保了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紧跟党组织步伐,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保证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激励+关怀”,促年老体弱党员有“信心”。对农牧村年老体弱党员实施以“老有所养、老有所爱、老有所乐”为重点的“激励关怀式”管理。碌曲县把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各村选出政治素养强、群众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引导农村老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发展献言献策,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主动上门协调矛盾、化解纠纷,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推进做出了很大贡献,形成良好风气。老党员们作为农牧村传递政策的“宣传员”、矛盾协调的“调解员”、建言献策的“参谋员”、推动监督的“督察员”,带头树立红白喜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共同打造和谐、安定、美好的党群“邻里圈”。

“结对+帮教”,促不通双语党员有“能力”。针对部分藏族农牧民党员汉语表达理解能力不强以及近几年招考选聘、下派挂职等方式入村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不懂藏语,工作沟通不便的实际,实施“结对帮教式”管理。借助“草根宣讲”这一平台,从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两代表一委员”中选派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具备藏汉“双语”水平的同志到农牧村开展藏语专场党课,开展双语培训班。借助乡镇干部夜校平台,充分利用乡镇基层学校教育资源,邀请学校藏汉语文老师担任培训教师,举办藏汉双语短期培训班。以帮带培养、宣传发动为重点,把“等着上门”变为“主动出击”,采取支部书记、支委成员、懂汉语的党员与不懂汉语的党员“结对子”帮办实事等活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相互的感情,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63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