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读懂“十年植树”深意

来源: 嘉峪关市委组织部 钱琛 更新于: 2022-05-10 12:21:48

植绿护绿、关爱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并就加强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十年岁月,一棵棵树木汇聚成塞罕坝的绿色林海,一圈圈年轮镌刻着“只此青绿”的春日浪漫。读懂总书记“十年植树”深意,既要矢志不移坚持造林绿化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大计,更要学会致广大而精微的成事之道、践行之法,重点解答好“为谁植树、植什么树、怎样植树”的春日之问。

读懂“为谁植树”,就要叩问初心,厚植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不仅来自于中华民族“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国之大者”来考量,并多次强调,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依然是人民站“C位”、唱主角,折射出的正是人民始终被置于价值序列首位,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成为发展的目标指向。

读懂“植什么树”,就要脚踏实地,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宝。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植树前夕审看活动方案时作出明确指示:树种要根据规划和地块的实际需要选择,不要名贵苗木;2020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十年间,总书记挥锹培土、围堰浇水,带领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木、一片森林,而是一座座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在实施植树造林这个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时,不能只看数量不重质量,不能只看形式不重效果,要坚决防止“一夜成林、一夜成景”。

读懂“怎样植树”,就要久久为功,发扬接续奋斗的传承精神。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连续10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既是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十年植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动手、率先垂范,凝聚起亿万人民植绿护绿爱绿的磅礴力量,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六老汉”的三代接力,不但形成了一道道阻断风沙的绿色屏障,更铸就了一座座令人感佩的精神高地。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63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