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原则,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五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体系,聚力创建“无疫小区”,织密扎牢疫情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党建引领,完善体系压责任。责任链条“实”。组建“无疫小区”创建工作专班,制定《徽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无疫小区”创建工作方案》,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干部包抓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户的“三级包保”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网格设置“优”。将开展“双报到”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选派县直单位党员干部202人下沉社区担任网格员,以路、巷道、楼栋为界划分社区网格349个,1395名网格长,3188名农村网格员、363名社区网格员认真履职尽责,建立“县级总网格长+乡镇网格长+村级(社区)网格长+社级(小区、楼院)网格长+网格员”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思路方法“清”。明确“无疫小区”创建申报、评估、备案、公示四步工作法,提出有防控机制、有政策宣传、有健康教育、有测温登记、有消毒消杀、有物资保障、有疫情病情报告、有环境卫生清洁、有监督劝导、有应急处置预案等“十有”创建要求,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健全机制,科学精准强管控。人员排查“细”。积极开展入户大排查“敲门行动”,对各小区和自然村人员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建立来徽返徽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等基础性台账,建起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人员管控、疫苗接种等过程性台账,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管控措施“强”。针对排摸出的重点人群,第一时间落实“五包、四采、三问、二报、一告知”网格化管理举措,进一步靠实管控责任,全面落实居家一、四、七、十四天4次核酸检测,发放《居家隔离(健康监测)告知书》,明确居家医学观察相关事项,确保防控指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关怀到位。卡点监测“紧”。在各小区和自然村只保留一个必要出入通道,设立24小时值守监测卡口,每个卡口“一个帐篷、一面党旗、一个政策宣传台、一张值班表、一张居民出入登记表”。以社区为单位统一制作通行证,对进入小区人员一律要凭证、测温、亮码、戴口罩;外卖、快递一律实行无接触配送;体温异常者一律留观并按程序规范处置;小区内部人员一律不准聚集、扎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切实守好门、看好人。
严密措施,着眼细微优服务。居家隔离“严”。对居家隔离人员落实“十个必须”管控措施:必须单人单间、必须专人专包、必须强化技防措施、必须保持通信畅通、必须不出门不会客、必须及时监测体温、必须及时清理垃圾、必须定期环境消毒、必须配合管控要求、必须严禁擅自传播相关信息,确保“不外出、零接触、隔到位”,坚决杜绝失管漏管现象。服务保障“暖”。开通生活用品网络采购绿色通道,提供日常用品采购、急需药品代购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服务,网格员及志愿者按区域不接触义务配送12000余次,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生活所需;对300余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产妇和残疾人上门核酸采样;采取电话沟通、网络视频等方式,及时正面疏导重点管控人员情绪,以贴心的一对一服务为广大群众筑起温暖防线。环境消杀“净”。在10个社区和213个行政村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密小区环境消杀频次,重点对小区楼道、电梯、垃圾箱等重点部门进行提升保洁和消杀,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清运。结合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组织机关单位常态化开展卫生集中整治,彻底消除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写乱画等现象,营造卫生环保、绿色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
联动保障,联防联控聚合力。协作配合“紧”。将城区街道分段划分县直各单位,督促各单位摸清责任街道商铺楼宇、住宅小区和路口巷道等基本情况,合理调配单位现有工作力量,科学制定责任街道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到组织领导、人员力量、制度措施、物资保障“四个提前到位”,全力配合“无疫小区”创建工作。防疫氛围“浓”。开通疫情防控“县长热线”和“举报电话”,对不带口罩、扎堆聚集、不主动报备等行为坚决曝光。充分发挥微信、抖音、标语横幅、报栏等全媒体平台优势,多频次、无死角、全覆盖宣传“无疫小区”创建工作,广大群众自我防控意识显著增强,广泛凝聚起“无疫小区”创建活动的社会共识。创建干劲“足”。优化激励措施,对评定的“无疫小区”由县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统一授牌,并在县级新闻媒体公布,创建成效作为年度基层社会治理评先选优的参考依据,充分激发创建内生动力。成立8个督查评估组,开展专项督查3轮,随机暗访抽查29次,深入一线考察识别带头引领创建活动的党员干部,推动以激励促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