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紧抓政策机遇,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党建赋能、整体谋划、精准扶持、典型示范“四驱聚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夯实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工作基础。
党建赋能,凝聚集体经济“新合力”。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四抓两整治”行动和村干部队伍“两强两化”工程,接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村级组织带富能力。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员中发展党员,为村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储备后备人才力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强基层组织堡垒,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干群齐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目前,村级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130人,占比53%。
整体谋划,铸造集体经济“新引擎”。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动力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判和系统谋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成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投资入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成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大力推行“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合作社(协会)+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小康互助组”等“党组织+”四种脱贫带富机制,切实让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能力,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
精准扶持,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民主管理”的原则,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全面盘活各类资产资源,并精准把脉,因村施策,重点选择产业基础好、群众意愿强、发展有前景的村注入扶持资金,着力创建一批做法新颖、成效明显的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累计落实中央三部委和省财政扶持、党员补交党费、东西协作等各类扶持资金5790万元,按照“一主四辅”产业发展思路,全力做好核桃这一主导产业,全面推动养殖、中药材、果蔬、油菜为辅农业特色产业,统筹抓好订单辣椒和订单万寿菊的发展,继续做强做优劳务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着力实现多元化增收。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1万元以下收入村全部清零,收入1-2万元的6个占比2.5%,收入2-5万元的108个占比44%,收入5-10万元的124个占比50.6%,10-30万元的7个占比2.9%。
典型示范,构建集体经济“新格局”。以中央三部委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全面落实县级领导联系、组织部门牵头、农业农村部门主抓、多部门联动和乡镇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并严格按照“一村一策”思路,将集体经济发展分为产业提升型、项目带动型、资源开发型、为农服务型和资产盘活型5大类,通过逐村重点督导,多方联动共管,全力抓好项目落实,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定期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召开调度推进会,强化问题研判分析,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发挥好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通过积极探索发展,陈院镇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宋坪乡构建了猕猴桃全覆盖、香菇、木耳创品牌、马莲成片带、药材林下栽、养殖原生态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抛沙镇广化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带动群众“抱团”发展,建成了产业园,实现了长效增收;索池镇王湾村创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农增收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