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定西市:产才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2-02-24 09:14:06

    近年来,定西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技术链,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发展新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之需”,优化环境涵养“留才生态”。紧盯重点产业发展,坚持“小切口、大突破”的思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1+5”人才效能建设、“点对点”支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十项措施、科技揭榜挂帅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13项制度办法,建立市内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地方粮票”制度,评聘高级职称3649名,聚力打造用环境、事业、感情、待遇“四措联动”的留人机制。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发展生态链,着力在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和“陇原人才服务卡”等制度,开展拔尖人才国情研修、专家人才健康体检、走访慰问等暖心活动,在引进人才编制使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住房保障、项目扶持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启动建设市级人才公寓500套,建立完善精准的服务体系,让人才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聚焦“产业之要”,搭建平台构筑“用才高地”。高度重视平台载体对产才融合的支撑作用,依托重点产业基地、企业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创建国家星创天地7家、省级创新基地22家,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51家,转化科技成果135项。围绕全市产业集群,推动产才有效衔接,实施工业强市人才促进工程,分类引导人才向产业链聚集,服务保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落实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88个,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6户。聚力人才创新创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向产业一线有序流动机制,深入开展“双百四联”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引导1287名科技特派员、437名工业人才、475名农业人才到产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结对帮扶,让“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把科技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

    聚焦“产业之难”,创新方式厚植“育才沃土”。围绕解决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以人才驱动带动创新驱动,大力推行青年英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梯次培养模式,面向“双十大”产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新型战略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评选市拔尖人才44名、行业领军人才300名,从项目扶持、评优选先等10个方面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扶持措施,促进拔尖领军人才竞相成长,将论文成果写在产业发展的大道上。围绕“中国药都”建设,实施中医事业、中药产业人才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培养中医骨干人才500多名、中药应用型人才1000多名、中药材标准种植能手10万多名。实施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输入,培训技能人才3.2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63名,评选“药都工匠”“定西工匠”50名,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产才融合效果初步形成。

    聚焦“产业之基”,广开贤路打造“引才磁场”。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着眼夯实促进产业发展的引领型人才基础,简化引才程序、下放引才权限,将引才手续办理由“事前审批”变为“事后备案”,设立引进人才编制“周转池”支持保障人才引进工作。每年开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调查和人才储量排摸,制定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动态调整引进对象范围,近三年通过定向签约、雁归工程、春风行动等全职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500多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深化名校、名企、名院、名家和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先后与福州、青岛、杭州等地建立协作关系,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80余项,柔性引进院士(专家)28人,建成高层次人才研发基地33个,全力打造“雁阵型”产业人才集群,形成人才集聚、智力回归、致力创新的强大磁场。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41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