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办好“四件实事”迎接“党史阅兵”

来源: 岷县县委组织部 包邦强 更新于: 2021-12-10 18:11:18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随着时令的入冬,党史学习教育已到了冲刺收尾期、成果检验期,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期末考试”的压力感扎实办好“四件实事”,从容迎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阅兵”。

    一诺千金兑现“承诺的事”,暖民心。“人而无信,正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何以行之?”信守承诺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政党取得人民信任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更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锻造出了“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作风,恰逢建党百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为民承诺如期兑现。“一夫得情,千室鸣弦”,党员干部要在百年党史中深刻感悟一诺千金的为民初心,继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紧盯为民办实事承诺事项,坚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用真情温暖民心。

    用心用情办好“聚焦的事”,解民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既是我党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为民初心的真实体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深化服务意识,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痛点难点问题、民生历史遗留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尽心尽责、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用真心化解民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之以恒抓实“长效的事”,纾民困。“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时之给予固然可以解决眼下之困难,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既是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化和延伸,广大党员干部要着眼于为群众解决长久困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保持久久为功的耐力,围绕重大民生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形成长效机制。要持之以恒,坚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纾解长期之困。

    高瞻远瞩谋划“基础的事”,排民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望,施政所向。”长期以来,基层一线广大人民群众受限于基础条件的制约,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往往有“在沙滩上行走、在棉花上打拳”一般“有劲使不出”“有力用不上”的无力和无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推进民生工程,方能稳定民心。党员干部要在为民办实事上秉持抓总、抓重、抓要理念,多从长远着眼,多从基础着手,理清发展思路,高瞻远瞩、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供热供暖、环境绿化、交通改善、停车场建设、住房“登记难”等“基础的事”,真正把实事谋实,排除民之所难。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26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