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来源: 永登县委组织部 马俊平 更新于: 2021-11-08 15:33:27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一个民族的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人才支撑,人才推动。

     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我省人才聚集的效应和能力相比东南沿海差距很大,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困难不小,农村发展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窘境。一是高素质人才短缺。二是对人才引力不足。三是人才机制体制不健全。

     如何在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更好实施人才振兴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唯有做足“‘外’求政策支持,‘内’需激发自身活力”的文章,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新路子,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来到西部农村发展、留在西部农村创业。

     当好挖掘本土人才的“贤伯乐”。本土人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他们对家乡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对于家乡发展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各地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要练就一双识人的“火眼金睛”,以慧眼识珠的伯乐精神,以登高望远的广阔视野,不遗余力挖掘出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土专家”,使其进入村“两委”班子,助力乡村振兴。

     打好感召外出人才的“乡情牌”。要紧密织牢“乡情”“乡愁”的纽带,畅通“回引”的渠道,用真情感召外出人才回归、资金回流,积极投身反哺家乡建设。要充分利用退休人员、乡贤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才资源,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号召科教文卫和工农业生产等各领域的城镇退休人员返乡发挥“余热”,吸纳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创业意愿的乡贤企业返乡投资兴业,鼓励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专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工作创业。

     栽好吸引外来人才的“梧桐树”。健全完善的引进和培育机制,高效务实的创新和创业政策,宽松便捷的营商和工作环境,是引进外来人才的重要因素和前提。要充分认清我省大部分农村山大沟深、资源匮乏以及资金短缺、人才难引这一现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既要从国家层面争取政策支持,又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在创新用人机制、推行简政放权、破除人才流动壁垒、保障人才利益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做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留得“凤凰驻”。要充分利用周边大中城市科研院所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建立“假日专家”“候鸟型人才”“乡村振兴顾问”等创新模式,定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问症把脉”。

     用好发挥驻村人才的“智慧棒”。作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驻乡村的“代言人”,驻村干部拥有更强的政治意识、更高的学历水平、更多的方法点子,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力军和执行者。各地组织部门要精准选派那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熟稔、农村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任职到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驻村干部要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挑大梁、唱主角,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找良方、找思路、谋发展,真心为群众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

     建好培养新型人才的“孵化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本地职业院校优势,立足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将弹性学制、线上教学、云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开展种养能手、能工巧匠、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技能培训,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

     筑好服务各类人才的“暖心巢”。引进和培育的人才能否留住为我所用,优质的环境和服务至关重要。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服务人才理念,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优质服务和优厚的待遇打动人才、温暖人才,切实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的人才干的舒心、留得安心。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04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