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两只根雕木碗见证铿锵玫瑰的硝烟岁月

来源: 高台干部学院 王欢 更新于: 2021-10-12 09:26:29

    在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内,珍藏着两只乌黑变形、尘垢斑驳的国家一级文物---红西路军女战士用过的根雕木碗。

    这两只木碗是用西北多见的沙枣树根雕刻而成,做工精细,根瘤布满碗的外侧,更显出一种粗狂倔强的神态。沙枣树,是西北地区普遍生长的树木,因其生命力顽强,能在沙漠中存活,故人们也称它“不死树”。每当狂风夹杂着砂石肆虐之时,它迎风而立守卫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傲视风霜、顽强生长的状态正如红西路军女战士一样。

    中国的西北版图上,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1936年冬到1937年春天,一支钢铁部队在这条走廊中间穿行,这就是由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在这支部队里,有一支中国红军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女性军人队伍,这就是由130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女战士组成的妇女先锋团。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中,作为妇女团为数不多的几件像样的吃饭、饮水的器具,这两只沙枣根雕木碗,就像一位历史的证人,见证着她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

    顾全大局、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宛如扎根沙漠的沙枣树坚贞固守,顽强抗争。在梨园口战斗中,妇女团主动承担了掩护主力部队向祁连山撤退的任务,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政治部主任华全双的率领下全部剪去长发,换上男装,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慷慨赴难。六连连长刘国英头扎绷带,鲜血染身,仍挥刀奋力劈杀。二营营长姜菊英在生命垂危之际,将随身携带的两块银元、一轴黑线和一枚针转交给战友,绝不让一针一线落入敌手。四连机枪班长黄青仙,腹部中弹,肠子流了出来,她忍着剧痛把肠子塞进肚子里,猛地站起来,双手攥住敌人的刺刀,大吼一声推向两边,又迅速用鲜血淋淋的双手抱起一块石头向敌人砸去。子弹打光了,女战士们就用枪托、大刀、剪刀、木棍、石头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有的赤手空拳抠掉了敌人的眼珠子;有的用嘴咬掉了敌人的耳朵和鼻子,有的干脆抱着敌军滚下悬崖。她们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在马刀和铁蹄之下,鲜血染红了梨园口的土地。

    宁死不屈、一心向党的钢铁意志,宛如遇风更挺的沙枣树生生不息、不屈不挠。在循化赞卜乎服劳役的被俘女战士在修建红光清真寺时,虽被敌人严密监视,但她们仍然坚守革命的信仰,在烧制花砖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镌刻在了花砖上面,并将一块块带着革命信仰的花砖镶嵌在了清真寺的房梁和屋脊上。被俘的女战士们在监狱中受到了敌人惨绝人寰的迫害,但她们始终坚定信念,与敌展开坚决的斗争,没有一个投降变节。政委吴富莲在监狱中先绝食后吞针自杀;战士党文秀在被逼演出时,将鞋扔在了敌军的脸上,被恼羞成怒的敌人残忍杀害。有一部分被俘战士克服重重困难逃了出来,在之后的岁月中,尽管饱尝人间艰苦,但她们始终红心向党,赤心不改。何福祥连续几十年来从不间断的积攒党费;刘汉润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陈慧芳一生收养了多名孤儿;吴清香将红军歌曲唱了七十多年;冯培珍说再活一次还当红军;安明秀至死不准别人说党一个“不”字。

    大漠雪山,留下了英雄们的铿锵足迹;硝烟热血,铸就了先烈们的巍峨雕像。这两只沙枣根雕木碗既见证了妇女先锋团的悲壮历史,更承载着女战士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就像西北大漠中迎风而立的沙枣树,风吹不倒,沙埋不朽。都说女人如花,她们才是最美丽的花,是绽放在皑皑祁连山中永不凋敝的女红军之花。如今,木碗静静的躺在博物馆的展柜内,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伸出粗糙但温热的双手,触摸着每一位前去参观的人们,向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段悲壮惨烈的历史,触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灵魂,激发出大家心中的红色印记,并让每一个人心中都深深的烙上红色烙印,真正“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94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