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政治优势,找准党建引领“小切口”,积极探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坚持强基固本,建强组织增内力。持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化“四抓两整治”重点措施落实,落实资金1700万元,新建、改扩建村阵地40个,村级阵地平均面积达258㎡,所有村阵地全部规范达标。注重典型示范,选树全国、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11个,培育省级标准化农村党支部86个。落实党支部联系点制度,473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后进党支部441个,115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快整顿转化。集中开展“阵地规范提升月”,清理美化村级阵地1452个,更新文化墙、公示栏、标示牌1736处,通过村干部值班坐班、“一站式办理”等途径,把群众团结凝聚在了党组织周围。
突出核心作用,完善体系聚合力。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推动党的领导在乡村治理中“不缺位”“不留白”。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指导2491个行政村结合村情实际,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用“小村规”引导“大治理”。组建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113个社区建立“村民议事厅”“民情气象站”等平台载体,让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结合乡村换届,优化队伍强能力。充分利用换届有利契机,聚力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结构优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从换届前的40.3岁降低至36.9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6.2%。持续深化“两个专职化”建设成效,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降至39.9岁,90%的村实现“一肩挑”。优化驻村工作队178支,增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58名,扎实开展乡村干部“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采取随机问、脱稿讲、现场答、实践考等方式,培训乡村干部2.5万人次,乡村干部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推动“三治融合”,网格管理提效力。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选聘“治安中心户长”2514名、“治安户长”4256名,由党员包保片区、联系农户,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今年以来排查化解邻里纠纷512起。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依托乡镇综治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先后举办法治宣传教育1412场次。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选树培育,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乡村37个,评选市级以上先进道德典型23人,激发了群众向上向善内生动力,带动村风民风家风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