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武都区:完善培育机制 建设创新型人才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1-08-25 11:56:43

    武都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着力建设一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培养、大力引进、以用为本、才尽其用、服务发展”的指导方针,围绕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旅游开发、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人才发展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印发了《武都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组织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小组成员单位在会上作了专题述职,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充实加强工作力量,将区委人才办和区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统一管理。健全完善“六支”人才队伍数据库,提升了人才队伍服务管理的水平。

    拓宽引进渠道,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大力引进优秀人才,自主从重点师范院校引进41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通过公开招聘和定向培养的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招录医学毕业生51人。在住房、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在江南怡和小区建立人才公寓12套,确保引进的人才工作上舒心,生活上安心。充分发挥人才项目的牵引作用,实施安化镇“双椒”产业人才培训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累计培训2000余人,其中组织40人赴陕西韩城实地培训学习。相继成立了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协同创新基地,选派了36名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乡镇科技副乡镇长,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平台。

    加强培育管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选派65名农村实用人才参加甘肃省“省级脱贫攻坚农村人才实训基地项目”,选派3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全市的“龙江之光”人才培养项目。成立了中药材、茶叶、花椒、油橄榄等13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开展农技服务培训1700场(次)。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鼓励区域内未就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创办合作社,每人给予10-15万元的贴息贷款,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0万元,发展乡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36家、市级示范社53家,引进和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家,拓展人才创业就业岗位3000个,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农村人才的摇篮。

    强化鼓励引导,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积极落实各类人才待遇,春节和“七一”期间慰问各类优秀人才146人次。充分关爱基层一线人才,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在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坚持职称评聘等优惠政策向基层、向一线、向乡村倾斜,为全区12名高级职称人才发放了“陇原人才服务卡”。加强基层一线医护人员培训,1520人参加了省卫健委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临床、护理、乡村医生等八个线上培训班。从嘉峪关引进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名到我区进行为期12个月带教帮扶工作,通过为对口支援专家配备技术助手,带动本土人才成长,建设特色专科团队。

    抢抓历史机遇,拓展东西协作交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关系,加强人才交流力度,借助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培养、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助力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绕产业发展、乡村规划、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人才短板和技术弱项,区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等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187人赴青岛培训,引进涉农技术和医疗专业技术10项,学习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计培训1700人次。继续选派12名年轻优秀的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青岛西海新区跟班学习3个月,提升了跟班学习人员的能力素质。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79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