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党性教育既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

来源: 甘州区龙渠乡党委 任学成 更新于: 2021-06-10 17:20:20

    党性是衡量党员立场和觉悟的根本准绳,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新时代,红色教育跨越时空传递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融合,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一条有益经验,对我们有如下启示。新形势下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主业,讲好党性教育这个主课,还需要全面把握好党性教育“知、情、信、行”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要求,做到知之深、情之切、信之笃、行之实。

    “思想走进去”方能“精神走出来”。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革命故事、革命精神,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财富,也是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利用红色资源做开展党性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既要让党员干部“身入”,更要“心入”。一些红色教育,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的层面,没有“入脑入心”,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仍然“心如止水”。红色教育基地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有具体的红色物质资源,通过认真学习体验,就能使它们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虽然我们已经见不到先烈们的鲜活身影,听不到他们的呐喊呼声,但仍能感受到他们不停跳动着的心脏,触摸到他们高尚纯净的灵魂,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有“历史纵深感”才有“现实穿透力”。开展党性教育必须科学把握“学理与情感”“灌输与领悟”“讲授与体验”“启示与警示”等内在逻辑关联,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通过一些纪念、庆祝和演出活动,唤醒集体记忆,传播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力量,实现“理论认同度”和“庄重仪式感”的有机融合。以红色教育体验活动为例,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是活动组织者也是创作者,既是受教者更是传播者,要在充分认识、理解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再升华,并通过模拟历史情境,用真实的情景再现和表现手法来深化教育形式,使党性教育由“虚”变“实”,起“死”为“生”,让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成为一种可视感的文化、可触感的信仰,增强了党性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感动一阵子”更要“践行一辈子”。建党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新时代,我们党将带领我们国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需要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在和平时期,在物质丰富的新时代,当然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个艰苦的年代锻炼自己,但必须要牢牢扭住思想总开关。党性教育是一个从理论认识到思想转变再到行动实施的过程,也是凝聚思想共识的过程。党性修养不是一时之需,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把红色教育体验活动贯穿于具体工作实践之中,才是不断提高党性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不二法门。党性教育是一个渐次“渗透”的过程,需要“力道”,从“归心”上长期把握。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既要区分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不同层次,又要分清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差异,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党员思想行为实际,确定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始终传承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建设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5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