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关雎起,勤劳朴实又浪漫深情的中华先民们便开启了这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大门,千年的诗情伴随着千年的拼搏一路至今,多少痴情儿女多少仁人志士借着它,在精炼的词句里感慨着悲欢离合抒发着壮志豪情。我相信在中国没有一个人不会随口吟诵几句诗词,不论黄口耄耋、身处繁华偏隅,对于诗词人们都不陌生,它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记号渗透进我们的血液,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绵延不断。
这诗路太漫长,长到我们说不完也道不尽,我们只好截取它其中的一段,这一段是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最暗淡屈辱的时光,是中华民族最悲壮不屈的艰难岁月,也是上苍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古老中国文化的残酷考验。救国救民的先驱们披荆斩棘前仆后继,经住了考验跨过了艰难打败了屈辱,从此一个崭新的中国站起来了,这个中国并没有隔断过去,它是延续、它是新生、它是传承也是发展。
翻开手边的《毛泽东诗词》就像是翻开了一本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斗争史。它不仅记录着一代革命伟人的传奇一生,也记录着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节点。诗,是写作的艺术,也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诗作已经开篇,序幕缓缓拉开。
1925年《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位在寒秋湘江橘子洲头意气风发的风华少年,面对广阔天地决意摩拳擦掌大有作为,正是这样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正是这许许多多的青春身影,开启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也翻开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壮烈篇章。
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对敌人的蔑视和对革命的坚定推动着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从此我们党有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它是人民的坚固堡垒,是解放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力量先锋,是服从党的指挥、忠于党和人民的武装力量。
革命还在继续道路也并不平顺,好在歧途不长及时拨正。1930年1月《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险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驱散阴霾重回光明的欣喜溢于言表。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这一年也是毛泽东一生诗词创作的高峰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许多鼓舞士气流传至今的佳作,他怀着巨大的诗人的激情,运用创作的艺术手法,用诗意的浪漫笔触,带着诗人的气质和风骨,把中国近代史上重彩的一笔,也是近代世界行军史中的极艰之举概括出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武陵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四言诗·懦夫奋臂》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长征——这段决定革命生死的重要篇章,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从悲壮的失败中出发,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面对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在恶劣的条件下,经过了崎岖复杂的战斗行军,最后绝处逢生,实现了重要的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2月《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10月,红军三方面军会师,胜利的结束了长征,长征精神也就此代代相传。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这一个个重要事件,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和牺牲,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给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很大的基础,每一次战役的背后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无怪乎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是这样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经历过长征之后,这支军队变成了一支铁打的军队。”
1945年10月,五言韵语·军队向前进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党和军队一脉相连生死相依,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军队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有严明的纪律,能打仗会生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战争时期我军的三大任务就是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这三大任务一直是我们党军队的优良传统。尤其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没有固定军费保障,尤其处于中国农村的长期游击战争环境,就必须负担生产队的任务,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这不仅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至于对整个革命任务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开云见日昏镜重磨,历史的尘埃终于落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克服重重困难跨过艰难险阻,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这胜利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承载着无数前仆后继共产党人的牺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会铭记。
本篇选取了几首毛泽东最脍炙人口传颂至今的诗词,结合了几件革命史上的大事件,重读之中让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一位伟大革命诗人的坚定的革命热忱。
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唯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诗,《说文解字》认为是“心志”。志,意也。
在中国富强稳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传承革命先辈的意志更要把握好方向和发展,在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更要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百年历程峥嵘岁月,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最后引用一句唐朝诗人的诗句:“念君介然气,感时思奋发。”让我们承前启后迈步向前,昂扬奋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