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尺牍书丹心 铁骨铸赤诚——赓续书信里的红色精神

来源: 兰州新区组织部 许立清 更新于: 2021-04-21 17:13:50

    工作之余、桌前灯下,翻开《红色书信》,细细品读,每封信中都满载着真善美,蕴含着豪情壮志。或写给亲友的家信、或写给组织的告白、或写给自己的绝笔,字字充满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对事业的忠贞不渝、对亲人的深情道别。虽然经历百年沉淀,今日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不觉思绪万千:是什么样的信念,能够穿越历史的缝隙,给人以启迪?是什么样的情怀,能够穿透生死的隔阂,给人以温暖?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拨开重重的迷雾,给人以方向?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子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

    一封封慷慨激昂的书信,铭刻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如骤,黑夜如磐。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列强入侵、战火频繁、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为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使命和梦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有了这样的信仰,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在演讲中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有了这样的信仰,周恩来赴欧洲求学期间给表兄的信中写道“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有了这样的信仰,方志敏在狱中奋笔,“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一封封红色书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筑牢了信仰的根脉,也只有认清来时的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一封封饱含激情的书信,抒写“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壮烈情怀。“革命的征程光辉而又充满苦难,胜利是用鲜血和头颅换来的”。一封封红色书信,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真实心迹:关向应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刘伯坚在致诸兄嫂的信中写道“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吉鸿昌将军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写下“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后英勇就义。面对敌人的围剿屠杀,周恩来感慨道:“敌人的枪声,吓不倒真正的革命者;敌人的屠刀,只能唤醒更多后来人”。刘绍南在《壮烈歌》中怒吼道“革命人,你杀不完。有朝一日、血要用血还。刀放头上不胆寒,英勇就义,壮!壮!壮!”……。展开这红色书卷,每一个字、每句话无不流露出血与火的磨难,英勇的志士青年把如火的青春、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了挚爱的祖国。

    一封封催人泪下的书信,表达“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凛然大义。“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那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从上海石库门到江西大旅社,从井冈黄洋界到瑞金沙洲坝,从遵义小楼到延安宝塔山,中国共产党人每一步的艰难跋涉,无不伴随着反动派疯狂的屠杀和“围剿”,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和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1927年5月,袁国平出征前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抗御强寇,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字字千钧、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为党的事业甘愿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毛泽建临刑前劝慰同志们“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夏明翰在刑场从容写下“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慷慨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封封红色书信,承载着先烈慷慨赴死的从容,真实反映了革命先辈的苦难经历和流血牺牲。

    一封封生死离别的书信,流露出“谁无父母,谁无儿女”的深情牵挂。谁不爱自己的至亲?谁不惜自己的家庭?然而如果将一己之得失放到民族兴亡的大背景中去考量,生与死、乐与忧、公与私、奋起与沉默、斗争与妥协?——聂荣臻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吾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因为这样的抉择,赵一曼在信中对儿子殷殷嘱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杨开慧被捕前在写给堂弟的信中毫无惧色地诉说:“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孩子呵,我有点可怜他们”。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直到左权牺牲后信才到刘志兰的手中,本是“再带给你十几个字”的深情家书,却成了最后的绝笔。

    一封红色家书就是一座丰碑,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今天我们品读《红色书信》,就是要踏着先烈们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以奋斗之姿抒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篇章。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35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