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天水市:“五措并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 甘肃省委组织部 更新于: 2021-02-20 08:26:01

    近年来,天水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思维,有序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呈现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态势。

    一是统筹谋划,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市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研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出台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稳定粮食生产行动等规范性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农村工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等会议,带头深入乡村调研,一线指挥推进;市委组织部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党员示范作用、人才支撑作用,起草《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路径。

    二是建强组织,练好乡村振兴“基本功”。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扎实开展农村“三链”建设、组建产业型党组织,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领办农村经济组织2356家,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注重在乡村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对乡村干部队伍集中开展分析研判,提拔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384名、晋升职级227人,储备乡镇党政正职后备人选243名,公开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729名、招聘大学生村文书2491名,累计培训村干部7704人,乡村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增强。顺利完成村党组织书记换届工作,村党组织书记高中以上学历提高到97.1%,平均年龄下降至39.9岁,2240个行政村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为有序开展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三是储备人才,建好乡村振兴“智慧库”。坚持以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为主线,制定《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方案》《2020—2023年乡土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实施方案》等,引导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主动对接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选、育、管、用等环节入手,将10731名农村各行业优秀人才纳入村干部后备库,组建产业专家组4个、技术服务队45支,下派科技特派员1187名、教师270名,凝聚各领域人才服务基层的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盘活资源,用好乡村振兴“新引擎”。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统筹中央、省市扶持资金,持续加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力度,对各级扶持发展的196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部落实包抓领导,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均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95个。深入实施“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市累计建成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76家、农民合作社9144家、家庭农场1243家、扶贫车间198家,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五是优化治理,当好乡村振兴“润滑剂”。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组建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民间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带头破除孝道式微、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探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巩固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治安户长协助管理农村治安工作机制,选聘“治安中心户长”2514名、“治安户长”4256名,农村自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民间借贷、金融诈骗等突出问题,举办“七五普法”“法制大讲堂”等法治宣传活动1412场次,努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11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