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人才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来源: 兰州新区组织部 胡光辉 更新于: 2021-01-11 15:52:20

    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高质量发展需要技能人才。奋进新征程,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广大技能人才不断打磨精湛技艺,提升技能本领,在创新创造中攀登技能高峰。

    国以才立,发扬“精于技术,工于品质”的工匠精神。如今提起“工匠精神”,一些人言必称德国、日本,殊不知中国才是工匠精神的古老发源地之一。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布局精巧,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沿用至今;鲁班更可说是工匠的祖师爷,其所体现的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工匠精神传承了几千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改进生产工艺、引领科技创新领路人,广大劳动者要始终秉承“精于技术,工于品质”的工匠精神,树匠心、育匠人,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耐心专注,敬业奉献”的理念融入精神血脉,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锤炼新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技术本领,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政以才治,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搭建高技能人才建功立业的“立交桥”,切实把高技能人才开发从“喊在嘴上”变为“抓在手中”,让高技能人才发展有通道、职业有规划、成长有希望。要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开放的公共实训平台,加快构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实现更多技能人才从传统型向高精尖的专业化转型,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业以才兴,厚植“慧眼识才、容才爱才”的成长沃土。高技能人才,从业一线,技艺精湛,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和技术工人的核心骨干,要认真贯彻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业绩贡献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保障制度。研究制定高技能领军人才激励办法,特别是对在新兴领域、特殊工种、关键岗位、创新工艺上锐意进取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专家,给予特殊的津贴,以市场价值体现技能价值,以荣誉体现社会贡献。要组织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广泛开展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让社会大众认识技能、体验技能、尊重技能。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荐提名“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或其他奖先评优人选时,适当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比例,进一步提高广大技能人才特别是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社会影响,切实让高技能人才在新时代的各个岗位上都能有更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十四五”壮阔蓝图已绘就,让我们共同厚植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推动“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开创新辉煌。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696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