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碌曲县西仓镇,有一座藏语意为“石头砌成的古村”——多拉村。这里背倚则岔石林景区,曾经因基础设施老旧、村民参与不足而发展受限。如今,它却以“党建引领、群众做主”的“多拉模式”破局出圈,成为全县乃至更大范围的学习焦点。
“议事会”撬动“大改变”,“石头古村”活起来。多拉村的转变,始于一次次“敲门行动”与“板凳议事会”。村党支部带领12名党员,走进每户村民家中,倾听心声、共商发展。群众从“旁观者”变为“规划者”,提出了道路修缮、排水改造、院落美化等一系列切实建议。共识达成后,村民自发筹资18万余元,投工投劳,仅用27天就完成370米道路、360米排水沟和8座门前花坛的修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心态也从“推着干”转向“比着干”。
“小机制”激活“一盘棋”, “多拉模式”火出圈。“多拉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机制。村规民约中明确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党员责任区、“红黑榜”评比等制度进一步激发自治活力。与此同时,碌曲县将这一模式拓展至产业发展中,推动“党建+产业”融合。多拉村的治理经验正以看得见的成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并在碌曲县13个村组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拉仁关乡玛日村发动350余人次投工投劳,7天修复17公里产业路;阿拉乡吉扎村以“合作社+农牧户”模式,建成30个标准化黑木耳种植大棚,预计分红覆盖300余户;西仓镇新寺村耿萨组52人15天完成水渠和村道修缮与绿化……
“新动能”拓宽“幸福路”, “西仓样本”启新程。近年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指导下,碌曲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在“红色牧歌·‘碌’力同行”党建品牌的带动下,积极探索创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如今的碌曲,党支部的引领力转化为发展驱动力,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群众参与性。曾经的牧羊人变身民宿管家,传统藏寨升级网红打卡地,在牧家乐厨房里,党员示范户手把手传授烹饪技艺;在村文化广场上,主题党日与民俗活动深度融合......一幅支部强、产业兴、村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尕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