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探索建立市管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形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良好局面。
聚焦关键人明确“谁交接”。围绕市、县不同层面和干部调整变动具体情形,明确变动交接范围。把准“责任主体”。坚持“机构全覆盖、重点无遗漏”原则,明确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学校和医院等主要负责人纳入交接范围,确保关键岗位的“关键少数”交接时厘清账目、交清责任,切实防止责任管理“真空”和服务群众“断档”。实现“关键覆盖”。以县区领导班子核心决策岗位和重要执法执纪部门为重点,精准圈定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县区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检法“三长”等10个关键岗位为县区变动交接主体,确保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风险防控等工作在县区层面无缝衔接、持续发力。明确“触发条件”。聚焦干部工作基本节奏,明确干部“提拔、交流、转任、退休、免职”5类变动情形为变动交接工作“触发条件”,进一步锁定交接人选,从源头上避免“选择性交接”或“因人而异”的弹性操作空间,推动市管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紧盯重要事明确“交什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界定交接内容,推动变动交接从“交钥匙”向“交家底”深化。从严厘清“政治账”。明确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交接内容,把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落实情况作为交接重点,对尚未完成的考核任务、未解决的班子运行问题、未到位的干部调整方案等划定责任界限,确保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悬空、不断档。从全厘清“发展账”。突出事业发展重点,对省市委重大改革、重点项目、重要任务完成情况、现实瓶颈和后续举措,特别是建设周期长、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强调必须交清“路线图”和“施工表”,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历史遗留问题及处置预案交接,倒逼新官主动扛起化险纾困责任。从实厘清“家底账”。对部门单位财政收支、国有资产、政府性债务等,特别是尚未化解的信访积案、审计巡察反馈未整改到位的突出问题等“账目”明确交接基准,推动职能交接清清爽爽、责任交接明明白白。
靠实各方责规范“怎么交”。紧盯变动交接“硬约束”目标,通过设定刚性时限、规范具体流程、建立多方确认机制等,切实压实交接责任。限时清账。设定“宣布任职后5个工作日”作为刚性交接期,引导离任领导干部全面系统梳理任期内各项工作进展成效和遗留问题,在做到应交应交、不留死角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交接工作久拖不决,助推新任领导干部尽快进入状态,接续开展工作。现场点验。建立“面对面”交接机制,离任干部详细介绍每项工作来龙去脉、当前进展和潜在风险,接任者现场询问、现场认领、现场厘清,做到“家底”和“账目”心中有数,提升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签认备案。创新引入《变动交接书》三方签认机制,由离任干部、接任干部、组织部门监督同志三方签字确认并备案,做到责任可追溯、过程可倒查、结果可运用,实现交接工作闭环管理,为后续督查、审计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有效破解“离岗即甩责”“接棒不接力”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