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塔县将林区党建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起“组织强、队伍硬、机制活、产业兴”的林区党建工作格局,让党旗在沙海绿洲高高飘扬。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生态保护“红色堡垒”。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推行“林地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290名,将森林抚育、防火防汛、野生动物保护等列入重点任务,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党支部与周边3个村党支部结成“生态联盟”,通过“支部共建+技术共享+市场共育”模式,在43.6万亩治沙林区发展肉苁蓉产业,带动120户群众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锻造先锋队伍,激活治沙一线“红色细胞”。实施“双培养”工程,通过技能培训、结对帮带、实践锻炼等方式,培育兼具政治素养和治沙本领的复合型人才50余名,32名治沙能手光荣入党,28名党员成长为技术攻关带头人。组建15支党员先锋队,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编入网格中”,实现2万亩治沙工程党员责任区全覆盖,今年累计完成压沙8000多亩。推行“党员中心户”服务管理模式,选拔懂技术、有威望的党员担任中心户,承担政策宣讲、技术指导、矛盾调解等职责。近三年来,全县党员开展防沙治沙技术培训63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7件。
创新服务机制,构建共治共享“红色矩阵”。建立“平急结合”应急防灭火体系,组建32支党员突击队常态化开展防火演练,保障林区安全。开展“党员星级商户”评选活动,引导林区136家经营户诚信经营,打造“党建+生态旅游”示范线路3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深化“以工代赈”党建模式,让群众从治沙“看客”变为“主角”,在黑河中游防沙治沙项目中,党组织牵头组织500余名群众参与压沙,人均日增收150元,带动群众增收3000余万元。
引领转型发展,绘就绿富同兴“红色画卷”。坚持“林业+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依托潮湖林场森林资源推进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同步发展以肉苁蓉、锁阳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累计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初步形成规模效应。金塔镇红光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30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截至目前,金塔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67%,荒漠化、沙化面积连续20年“双减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