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源县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以党建引领激发文旅创新、服务促进文旅融合、保障赋能文旅惠民,积极探索景区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组织扎根强基,筑牢产业链上“红色堡垒”。坚持以“大党建”促进文旅“大融合”,构建“县委领导、政府主导、文旅主管、部门联动、企业社会参与”的融合发展机制,紧扣“一城、两线、四个中心、四个主题分区”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和“一核七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成立渭河旅游产业联盟,组建渭源县景区联合党委,指导产业链上文旅企业、旅行社、民宿、餐饮酒店等服务经营主体成立联合党组织5个,吸纳景区周边8个乡镇、37个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立足景区长远发展和高效服务需求,推行“党组织+企业+志愿者”服务模式,在景区生态、特色种养、民宿餐饮、电商物流、文创开发等关键链条节点,全覆盖构建景区党建网格体系,建成景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爱心驿站12个,打造15分钟便捷高效服务圈,实现“文旅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先锋引领聚力,激活服务链上“红色细胞”。实施“源头先锋”工程,秉持“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景区售票、咨询、安保、环卫、讲解等关键服务窗口设立“党员示范岗”15个,划定“党员责任区”42处,组建“党员服务队”12支。围绕“寻源渭水·爱在渭源”主题,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源头守护者”“文明向导”“文化传承人”等特色志愿服务队23支,常态化开展导游讲解、应急救护、生态知识、服务礼仪等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党员队伍服务游客、推动发展的专业素养,及时协调解决游客困难。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6场次,参与志愿者1100多人次,服务游客及群众18.2万人次。
产业融合富民,拓宽增收链上“红色通道”。坚持“全域、全季、全业态、全链条”发展思路,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升级,实行“党委引领、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基地种植—产品加工—体验营销”闭环产业链条,提供就近务工岗位630多个、服务岗位370多个。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景区搭台、村企合作、群众参与、多方共赢”,通过村企共建、引入景区合伙人等形式,鼓励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等,支持村民在景区创业销售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周边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20%以上。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8.3%,旅游消费同比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