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探索推行组织联体、产业联抓、设施联建、治理联动、服务联享的农区党建联建模式,推动乡村各类资源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以农区基层党建高质量为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组织联体聚合力,筑牢乡村发展堡垒。坚持“位置相互毗邻、发展相互关联、区域连接成片”的原则,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成立联建党总支21个,选优配强总支书记、总支委员等“关键力量”。全面落实“区域性党组织+村党支部+群团组织+其他经济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月至少召开1次联建党组织联席会议,推动联建区域大事共商、困难共解、产业共抓、成果共享。确定果业办、蔬菜办、畜牧中心、皇甫谧产业园等8个部门与联建区域结对共建,选派党员干部担任联建指导员,通过党员大会联开、主题党日联过等方式,推动联建村党组织优势互补、强弱搭配、共同提升。
产业联抓强根基,激活强村富民引擎。围绕联建区域内产业发展定位,统一谋划、跨村布局,统筹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大力推动村级主导产业抱团发展,打造千亩朝天椒基地5处1.2万亩,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4处3250亩,建成百亩苹果产业园4个、肉牛养殖小区6个、农产品加工厂5处,推动跨村联营、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各类产业基地累计支付土地流转费5350多万元,就近提供就业岗位1650多个,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村均增收5万元以上,实现产业提效益、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设施联建补短板,完善乡村配套功能。着眼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对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整合联建村资金、资产、资源,跨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主题广场6处,实施道路硬化、维修改造工程38公里,维修改造水、电、网等基础设施53公里,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扎实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乡村小景观、小景点72处,有效提升乡村“颜值”。
治理联动树新风,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探索建立“联建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联动体系,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格。拓展“逢四说事”议事协商机制,全面推行“十户联体”、“板凳课堂”等治理载体,累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325个,帮助解决邻里困难问题3754件。拓展农村“红白理事会”功能,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建立“公益积分银行”,鼓励群众争积分换物品,通过典型带动、红黑榜督促,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向上向善文明新风。
服务联享暖民心,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深化“便民服务进万家”活动,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主动收集办理便民事项1285件,推动便民服务由“一站式”向“上门式”转变。常态化开展“组织送暖、党员送福”活动,累计走访高龄老人、困难群众2350多人。深入开展“脚底下的幸福”全民共建行动和“幸福夕阳”留守老人关爱行动,联建区域内新建“长者食堂”12个。充分利用乡村舞台等,组织举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120多场次,进一步丰富联建片带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