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围绕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目标定位,以组织联动、队伍联育、服务联抓、活动联办为抓手,探索推进景区党建与文旅康养产业互促共赢,有效带动景区“流量”变“留量”。
坚持组织联动,推动全域发展。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壁垒,依托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组建文旅康养产业链党委,探索建立由市区文旅部门联合牵头、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平凉文旅投公司具体落实、文旅康养产业链主企业广泛参与的党建联建工作机制,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企联建等方式,设置党支部5个,选派15名党建指导员驻企联络服务。全面推行“党建+景区治理+乡村旅游”新模式,有效整合海寨沟景区、市博物馆等旅游资源,串联崆峒西沟、白庙贾洼等21处乡村旅游景点,推出道源文化体验游、养生休闲度假游、城市风情休闲游、乡村民俗风情游4条精品线路,崆峒文旅康养产业实现由崆峒山“一枝独秀”向全域康养、四季旅游“百花齐放”的转变,先后获评“中国最美县域”、“优秀魅力城市”、“避暑旅游十强城市”。
坚持队伍联育,推动人尽其才。精准分析景区人才需求,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先后选派18名具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能力的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崆峒山大景区、平凉文旅投公司等重点景区和文旅企业挂职锻炼。落实人才支持计划,累计招募文化旅游领域“三区”人才和紧缺人才74人,选树市级文旅领军人才、市级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区级乡土文化艺术人才20人,举办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文化人才等专题培训7期,培训文旅康养产业从业人员350余人。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将268名专技人才安排在营销、服务、管理、遗产保护等重点岗位,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坚持服务联抓,推动体验升级。着眼擦亮“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旅品牌,创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活动,在崆峒山、海寨沟等核心景区,依托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建立党群服务工作站,设置免费母婴休息室、应急充电站、医疗救助点等便民设施,形成功能完备、分布均衡、便捷高效的“15分钟游客服务圈”。坚持把“红色力量”融入旅游服务、诚信经营全过程,深入开展“三岗联创”活动,在高速路口、景区景点、公交站台、游客中心等重要节点,设立志愿服务站和先锋驿站35个,划定党员责任区57个、党员示范岗133个,评选“党员星级商户”10家,累计协调解决游客急难愁盼问题1230余件,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坚持活动联办,推动协同作战。按照“每月有舞台、每季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目标,依托全域景区景点,先后举办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武术大会、和美乡村绣崆峒等重大文旅活动,56个区直部门单位积极响应,1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参与,780余名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实现“应急处突零失误、日常巡逻零盲区、工作落实零折扣”的高标准保障。充分运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急结合·应急支援”工作体系,整合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医疗卫生、公安消防等多方力量,跨部门、跨层级构建景区信息化共享应急处突机制,确保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举办期间调度有序、应急有力,切实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