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暑期旅游高峰。
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功能定位,张掖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方法路径,通过组织联建领航、发挥党员作用、共解治理难题、产业融合联动等方式,有效破解景区“管理体制乱、党员力量弱、服务载体少、辐射带动差”等问题,推动景区管理提质增效。
组织联建,把牢党建引领“定盘星”
“我们梨园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毗邻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这些年一直想借力发展,但是景区运营主体和村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工作一直推进得不太顺利”,这是困扰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村干部和群众多年的烦心事。
针对这一难题,张掖建立由张掖丹霞大景区管委会牵头,协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和临泽县、肃南县相关部门单位及景区周边乡镇、村(社区)等17个党组织成立张掖丹霞大景区党建共同体,为景区运营企业与周边乡村、商户群众搭建了沟通协商、共谋发展的有效平台,让各方遇事多沟通、有事多商量、好事多合作。
目前,张掖市依托张掖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山丹焉支山、肃南马蹄寺等4A级及以上景区,跨区域、跨领域整合涉文旅机关单位、企业、乡村党建资源,吸纳景区经营主体、村(社区)、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链党组织22个,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关键要素,链接带动25个村、99个市场主体抱团发展,通过组织联建促进旅游产业链上要素联动、工作链上单位互促、服务链上资源共享。
服务联抓,擦亮品质旅游“金招牌”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很高兴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正在G30连霍高速张掖西出口旅游志愿服务站进行志愿服务的张廷忠笑着说。
着眼打造“丝路明珠·彩虹张掖”金字招牌,创新景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载体,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旅游服务、诚信经营等环节,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活动,在高速路口、各大景区设置志愿服务站和先锋驿站35个、党员责任区57个、党员示范岗133个,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行李存放、医疗救治等志愿服务活动18万人次,形成了功能完备、分布均衡、便捷高效的“15分钟服务圈”。
难题联解,画出景区治理“同心圆”
“由于景区与牧民的草场有重合,并且有一些牧民居住在其中,在景区的开发和日常管理中,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和问题,一度造成景区运营方与辖区群众的关系紧张。”平山湖蒙古族乡红泉村党支部书记巴特尔说。
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党委立足实际,与平山湖大峡谷景区运营企业联合组建平山湖“红石榴”文旅融合产业链党委,共同解决景区发展和牧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特别是因景区开发造成牧民草场面积减少、利益受损而引起的群访问题,通过联席会议、现场协调等方式,平稳有序解决景区与牧民的利益之争。
山丹马场景区党建共同体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联建部门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协商解决景区散户经营服务参差不齐、游客服务设施不完善、宣传营销效果不佳、旅游线路单一等问题8件,及时处理游客涉旅意见建议11件。
融合联动,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趁着暑假,带着孩子看了七彩丹霞、河西民俗文化博览园,在梨园村还看了西路军战斗遗址,整个旅游体验感觉非常不错。”来自江西的游客刘女士说。
得益于临泽县文旅部门与张掖丹霞大景区党建共同体沟通合作,以七彩丹霞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梨园村、南台村、汪家墩村,打造形成以地质科普、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田园风光、研学实践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5条,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
发挥景区联建党组织资源优势,张掖支持和鼓励景区运营企业与周边乡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文旅新业态,探索“旅游+研学”“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特色旅游模式,实现了景区与周边乡村、商户群众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