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亭市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理念,充分发挥政策制定、谋划部署和统筹调度等职能作用,不断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机制,积极营造乡村人才振兴良好环境,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拓宽渠道主动引。将招引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源头活水”,紧盯产业发展、农业技术、基层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精准摸排人才需求,发布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公告1期,组团式赴兰州、西安等高校开展“双招双引”活动2批次,计划为教育、畜牧兽医、自然资源等部门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41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聚焦乡村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发展,计划招录一批定向医学生、特岗教师,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向基层一线倾斜服务,不断减缓乡村振兴对各行业的人才需求。
分类施策精准育。紧盯产业振兴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6户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新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林麝产业专家工作站和11个名医工作室,采取项目合作、培训指导、兼职顾问等方式,吸引15名高层次人才投身华亭发展。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围绕核桃、药材、肉牛等特色产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土人才”等培育工程,选派3名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赴陇东学院参加技能培训。
搭建平台科学用。深入实施“一产业领域一人才工程”,组建技术服务队、科技特派员、乡土名医团队31支,深入一线抓指导、促生产。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技术攻关、示范推广作用,从各行业领域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员队伍135人,开展联产业、联基地、联项目、联乡镇、联合作社“五联”活动64场次,全方位推动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中建功立业,林麝产业园学研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26个,建办就业车间、科普基地、产业基地46个,带动3.6万名群众致富增收,村均集体经济达到28.5万元,以业成才、以才兴业的格局加速形成。
优化服务真心留。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四必访”“五必帮”制度,定期联系服务专家,结合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落实落细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落实就医保健、户籍办理、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9方面全心服务保障,累计申办“陇原人才服务卡”20人。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人才公寓建成主体工程,累计兑现急需紧缺引进人才生活补贴216万元。注重利用微视频讲述各领域人才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服务群众中的先进事迹,在全市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