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走进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强调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其中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尤其值得推崇和宣扬。“谦者,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谦逊低调是党员干部难能可贵的品格,更是干事创业的作风要求,要细悟其原理精髓,践行其实质要义,笃定坚持“生于虑,成于务,贵于谦”的处世处事风格,以良好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推动发展、赢得民心。
事者,生于虑,源于能谋定而后动。古人云,“诚于中,形于外”。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是很难隐藏的,如果内心真诚,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于言行举止之间,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谦逊,自会赢得人们的好感。拥有谦逊的品格,保持谦卑的心态,是一种豁达从容、大智若愚的智慧。党员干部当领悟践行“谦”的内涵,以谦虚敬畏之心蓄进取之志、激奋斗之力、聚笃行之功,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主动身入工作、深入基层、声入群众,谦虚请教,虚心学习,吸收务实管用的“土办法”,收集基层群众的“金点子”,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启迪思路,开拓眼界,从而让自己以全局理念、科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思考当前重点难点,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未来形势任务,从而推动工作行稳致远。
事者,成于务,恒于能坚持且实干。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党员干部要始终坚信大事难事考验担当,小事琐事考验能力,不轻视任务,不轻易否定,不轻言放弃,工作生活多一些忍耐、少一点浮躁,多一些踏实、少一点自满,多一些成熟、少一点幼稚,经常性坚持谦虚礼让,必要时做出原则性让步,“扬”朝气、才气,“抑”骄气、傲气,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中涵养从政品性。要认真修炼从业、处事、修身、律己等“方法论”,常思虚心之益、常念骄傲之害、常改自满之态,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既要“知不足”、又要“不知足”,在“不自满”中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对标找差、寻策问道中压茬奋进,不断在“实战”中锻炼,在“小事”中积累,在“挫折”中成长,在取长补短、提升境界中超越自我。
事者,贵于谦,在于能谦逊持清醒。以崇高之德,而处卑之下,谦之义也。谦逊低调的人,往往能够放低身段、见贤思齐,心存敬畏、戒骄戒躁,往往能够虑事周全、处事得当,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谦让”德行的培养事关个人以及党政事业的发展。由此,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应摈弃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特权观念,摒弃恃才傲物、自视甚高的自我标榜,放低姿态、摆正位置,如“低头麦穗”般虚怀若谷,时刻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谦抑的工作作风,谦和的处事风格,勤思熟虑不自大,脚踏实地不自满,功成不居不自负,在复杂的形势下看得清、站得稳、行得正、把握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住脚,在敏感问题上不迟钝,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沉心学习、埋头苦干、精诚团结中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