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莫“做客”

来源: 榆中县委组织部 周恩光 更新于: 2024-09-10 10:03:3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却依然存在消极懈怠不想改革,惧怕风险不敢改革,敷衍塞责空谈改革,对改革有“等、怕、躲”的思想,对具体改革任务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严重影响改革发展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员干部是推进改革的“排头兵”,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要争做改革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真正干出“经得起人民检验、实践检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不做心动不行动“坐等改革”的看客。一些地方对贯彻落实改革举措态度不够积极,秉持“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消极思想,坐等顶层设计,等上级部署,等外地经验;遇到问题和矛盾就拿“等改革过后再说”搪塞应付,遭遇阻力和困难就用“放一放、站一站、看一看”拖沓躲避,即便是一些已经明确的改革方向,也存在着“议”了事,“决”了策,却没有“行”,没有“效”。这种“坐等观望”改革暴露了一些领导干部求当“太平官”的庸政惰政思想,是缺乏担当精神的体现,应予以坚决抵制。改革成果坐等不来,更不会从天而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既要坚决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又要勇于担负起肩挑之责、身担之任,拿出“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气度,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军”“排头兵”,在改革深化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敢于担当,冲破思想束缚,在新领域新问题面前拿出破题对策,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亮剑,使各项改革方案见行见效、促进改革成果不断深化。

不做作秀不作为“害怕改革”的过客。有的领导干部怕失去自身的既有利益,怕得罪既得利益者,畏惧改革创新出差错,担心开拓进取有矛盾,改革工作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对于一些领导重视、易见政绩的改革,往往趋之若鹜;对于一些情况复杂、难以推进的“硬骨头”,则避之唯恐不及,既不敢破除陈规积弊,又不敢向顽瘴痼疾开刀,更不敢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严重影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落实。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必须动真碰硬抓、真刀真枪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破坚冰、涉险滩的关键时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这就迫切需要义无反顾的改革决心和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参与和支持改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拿出“中流击水”的劲头,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攻坚克难中锤炼过硬本领,扛起时代“重任”、挑起复兴“大梁”,全心全力奔赴全面深化改革征程。

不做说到做不到“空谈改革”的说客。有的地方逢会必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的地方“成绩不够、材料来凑”,总结汇报头头是道,看似动作、亮点不少,实则缺乏具体实际行动和有力有效措施;有的地方在改革政策落实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挂着“空挡”踩“油门”,用“土政策”代替“好政策”,让决策部署在文山会海、上传下达中“空转”,不仅影响了损害了干事创业的环境,更贻误了改革发展的良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的口号无论喊得多么响亮,如果没有“入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改革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空中楼阁,难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坚持真抓实干,从实处着手、以实干开路、用实效说话,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好各项具体措施,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的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