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玉门市:多措并举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4-03-05 08:08:55

玉门市把人才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先后出台“贤聚玉门”75条人才政策措施,举全市之力集聚各类英才,推动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高点谋划、系统推进,激发人才创新动能。健全完善市委人才工作议事决策、信息联动、融合共进工作机制,推行急办事项“即时签”、常规事项“统筹管”等工作运转机制,人才领导小组常态化研究部署“人才强市”重点事宜,协调解决热点难点矛盾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五级联动”人才工作格局。以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鼓励创新、服务保障等“1+2+x”政策体系为支撑,推动出台能源化工、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等系列人才政策,建立急需紧缺和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双一流高校和柔性引进人才信息库,在“架梁立柱”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才工作路径和方式方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行成员单位“五个一”工作法,实行年初清单化定责、年中实地化督责、年底全面化考责和年度专项述职评议的“三化一评”责任落实机制,不断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主业意识,全面构建上下贯通一揽子抓推进、一体化促落实的人才工作网络。

靶向聚焦、按需选才,建强引才聚才磁场。先后推出“凤栖良木·贤聚玉门”引才品牌和“才聚玉门·智赢未来”服务品牌,采取上门请才、推介揽才、政策留才等方式,“组团式”开展急需紧缺人才专项引进、教育卫生人才校园招聘、企业人才直播带岗等活动100余场次,聘请在玉就业优秀毕业生为“引才形象大使”、在校玉门籍大学生为“招才引智联络员”,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企事业专业技术人才1500余人。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将人才招引与优化营商环境、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招大引强一体推进,顺利完成浩海、陕焦2个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带动集聚百余名高层次人才来玉发展,巨化硅氟新材料、疏勒河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山东纳宇、吉利集团等项目持续配套专家型人才,有力推动了全市风光电、煤化工等产业发展和产品升级。与中国电力设计院、省农科院等12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借助江阴“飞地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吸引“候鸟式”人才,通过高薪聘请、项目合作等形式组成“智囊团”,特聘G20环保等专家学者、产业发展顾问140名,从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化工、水利等专业人才到我市挂职,每年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等课题开展实践调研,分享先进经验,“借他人之智为我所用”的人才支撑效应显著提升。

拓源提质、多维发力,提升人才发展效能。实施“百名医生教师支医支教计划”、“人才1+1基层帮带”、“人才飞地输送培养”等孵育孵化工程,选派1000名专技人才到基层支医支教、赴省内外进修学习,选派176名优秀干部人才到急难险重一线岗位历练,选派17名金融人才到乡村两级担任金融助理,推荐100余名干部到江浙沪等发达地区跟班学习,着力提升各领域人才队伍服务项目、发展产业、改革创新的能力水平。制定科技、农业、环保等关键领域年度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大力培育党政、工业、农业等各领域领军人才、优秀人才、科技特派人才、乡土拔尖人才、名师名医和工匠人才,常态化组织开展课题攻关、创新创业、科技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着力将人才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县域经济连续4年入围“西部百强县”。建立“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机制,15户高精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技术开发合作关系,与常州大学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化工产业中试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示范中心达30个,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加速推进。

多元保障、精准服务,做优人才发展生态。健全稳定增长的人才资金投入机制、高级职称专技人才补助制度、科技特派员考核奖励制度、优秀人才及乡土拔尖人才奖补等人才激励政策,设立410万元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10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资金,市总医院将业务收入的2%列为人才发展培养基金,对引进人才发放2万-90万元的生活补贴,配套100-120㎡的全额购房补助。紧扣县域发展定位,突出专业需求导向,开展重点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评选行动,争取“中央博士服务团”、陕煤集团专业人才、省委高层次人才挂职副市长等重要岗位4人,入选省级“陇原之光”“西部之光”全脱产研修3人,入选“陇原人才服务卡”省级有效正高级人才6人,累计选拔领军人才、优秀人才、乡土拔尖人才98人,评选玉门工匠和劳动模范等人才246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回购、改建、配建等方式建成各类人才住房1291套,其中人才公寓92套,工业园区保障性住房1199套。启动人才“安心计划”,协调解决20名引进人才配偶工作安置问题和夫妻均在乡镇工作问题,为引进人才、高级职称人才等各类别人才落实补助资金1200余万元,切实以人才的“幸福指数”带动地方的“发展指数”。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08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