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兰州新区:奋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3-04-20 08:14:48

兰州新区坚持“四个面向”的人才工作目标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引领、产才融合、创新驱动”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不断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积极构建人才创新生态系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源泉和核心动力。

以更宽视野招才聚智,增强新区发展新动能。立足新区优势支柱产业需求,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自主申报等方式,深入调研摸排,持续更新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打造企业、高校、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汇聚的创新生态圈,全方位、多频次开展特色招才引智活动,打造了具有新区特色的“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活动品牌,有力吸引集聚各方优秀人才选择新区、建设新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4.74万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知名教授、学者、专家100余人,组建航空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专家智库、化工园区专家库,安全生产专家库,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把脉开方,推动产业发展。立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战略,大力实施引才引培工程,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5000余人,为国企长远发展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聚焦民生事业,立足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选调(聘)引进教育卫生人才1700余人,不断厚植人才基础。

以更大力度配置人才,打造人才创新集聚区。科学设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培育、认定和评价指标,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链条化的高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目前,区内创新主体达112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5户,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成倍增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发展,制定《兰州新区贯彻落实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进步,着力推动原始创新和源头供给。持续深化同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和院士“产学研”合作,推动化学催化技术、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碳减排技术等一批先进成果转化应用,液态阳光合成工艺包、重离子治疗肿瘤等一批“新区技术”“新区产品”成功向省内外输出,科技成果转化率31.4%,科技进步贡献率62%,有力推动产业链再造、产品和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以更实举措服务人才,构建人才发展新生态。建立适应新区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引进机制,打破身份、年龄、学历限制,全面推行以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有力推动干部人才队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考核由“目标考核”向“绩效考核”的转变,评价由“资历导向”向“实绩导向”的转变,薪酬由“固定工资”向“绩效薪酬”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企业、务人才为导向,持续以政策创新夯实人才生态关键要素,出台贯穿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服务等全链条的4项人才政策,形成了“纵向覆盖从国家级人才到技能人才各个层次、横向覆盖各个产业”的政策体系。率先在全省开设人才政策线上申报受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兰州新区人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采取“一表申请、专人办理、告知承诺”等方式,探索推行“容缺受理、留置后补”机制,切实让“人才少跑腿”。制定《兰州新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将500强企业区域总部、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引进的博士、副高级及技师以上等各类人才和已取得成果的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以更高标准推动工作,凝聚事业发展新活力。坚持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管人才领导方式和工作格局,加快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落实落细各部门人才工作责任,对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使人才成为各部门发展的逻辑起点、工作的主攻方向、评价的核心指标,有力推动相关领域人才工作塑成优势、创出品牌。建立健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三必访”“四必帮”制度,发挥表率作用,定期走访联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激励专家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支持优秀人才参加人才评选,全面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强化典型事迹宣传,积极选树“行家里手”,使人才政治上享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引导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954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