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调查研究要“一竿子插到底”

来源: 兰州新区市政集团 李建山 更新于: 2023-04-11 15:32:3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踏破门槛“闻民声”,拨开迷雾“看透症”,畅通服务“直通车”,因人施策“号准脉”,用好、用活、用细、用全、用实调查研究这一干事创业法宝,练就为民服务的硬本领、真本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身心俱到搞调研,踏破门槛“闻民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屁股坐不到老百姓的炕头上,就永远听不到老百姓的心里话。调查研究要聚焦“如何走到群众心坎上”这一命题,不能出门拿杯子、坐凳垫垫子、接烟看牌子、吃饭擦筷子,拿出取真经、真取经的态度,感受清新自然的“泥土气息”,不打招呼、不走“经典线路”,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多深入到项目建设一线,多下沉到田间地头,用老百姓常用的“土话”、“大白话”,同调研对象围一张桌子、坐一条板凳,开展一对一深入座谈,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聊经营、谈家常、听困难、记诉求,以最大诚意让党员群众卸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掏心窝讲出真话、实话,有效发现问题,达到“取真经”的目的。

怀揣问题搞调研,拨开迷雾“看透症”。毛泽东同志讲:“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这句话平实而深刻。让群众讲真话,需要反求诸己,换位思考,真情投入,方法适当。问题抓不准,就会影响调研实效。要坚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态度,“看病问诊、照方抓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刨根挖底,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弄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云雾见天晴,不被表面、浅层次的问题所蒙蔽,在“众说纷纭”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解剖麻雀搞调研,畅通服务“直通车”。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研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如果“说走就走”,现场可能就会走马观花,问不出所以然来,后面再去“补课”,工作就会被动。基层调研要本着“论事论现象”的态度,引导访谈对象摒弃迎检心态,消除“怕讲错话”的担忧,打消“怕惹麻烦”的顾虑,迎着问题上、找准关键点、抓住真问题,盯着大家的“尴尬事”“揪心事”“烦心事”,打破“心墙”、打开“话匣”,聊家长里短、听肺腑之言,把情况摸准摸透、把数据搞准搞实,找准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有效发现工作堵点、难点、重点和突破点,对发现的问题深入系统地分析,抽丝剥茧细解麻雀,做到“小中见大”“点面结合”,精研深思细悟,揭示规律、把握本质,将有见地、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纳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中。

破解难题搞调研,提升群众“幸福感”。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调研才有泥土气息,有群众声音的结论才有说服力。离开“问题”的调研,就很容易失去方向,陷入盲目,其作用也就不明显。调查研究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调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准,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瞄准问题靶心,对照相关政策要求,精准制定措施,让政策性和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把群众关注的小事难事办实办好,努力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95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