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陇南市:党建引领扮靓美丽乡村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2-04-27 08:12:41

陇南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党建引领、生态打底、强基塑型、产业赋能、文化铸魂、治理增效一体推进,2000多个村蝶变为美丽乡村,11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统一思想,十年磨一剑。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分批组织市县乡有关干部到浙江、贵州、四川、重庆等地进行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坚持久久为功,2005年试点建设新农村示范长廊,2008年结合灾后重建大力改善加强,2009年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2012年全面推行康县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经验。康县近4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连续11年以县委一号文件安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了全域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县,2020“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在康县召开。

齐抓共管,划定责任田。坚持市上统筹、县乡抓落实,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整合各类资金项目,调动各部门大力支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同一体推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中,对全市3160个行政村逐村分析研判,完成了27个省级示范村、5个省级示范镇和康县省级示范县的规划编制。市县领导干部带头包抓打造示范村、精品村,各部门、各级帮扶单位定点帮建、捆绑推进,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全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53人,2021年换届中337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将“三支一扶”、进村进社、乡镇事业人员等全部安排到乡村工作,从市直单位选派1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为乡镇招录公务员291人,对89名选调生安排到村任职两年,充分保障一线工作力量。

党群联动,共办一桌席。实施以政治素质强、带富能力强,年轻化、知识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队伍建设“两强两化”工程,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585名、专职化村文书2640名,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411个,组织1600多名村干部接受大专学历教育,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主心骨”“领头雁”作用。开展“拆危治乱”行动,组建党员突击队4800多支,农村党员带头拆、动员拆、帮助拆,全市拆除危旧房屋56.9万多间、残垣断壁74.5万多米,复垦土地15872亩。深入推行“党群活动日”制度,以乡镇为单位,每月固定一天时间,组织党员群众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引导乡土人才发挥作用,大批乡村能工巧匠义务参与设计、施工,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带头人”留在家乡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内外兼修,打出组合拳。坚持生态打底,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建设材料就地取材,民居风貌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坚持强基塑形,硬化自然村组道路2038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50处,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4万户,农家书屋、乡村舞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卫生户厕18万座,创建清洁村庄2202个。坚持产业赋能,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202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75.83亿元;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项目424个,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671个。坚持文化铸魂,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等文化遗迹遗存保护、开发和利用,18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徽县稻坪村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坚持治理增效,加强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媳”评选,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2000余家,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59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