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渭源县: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2-03-16 17:03:46

     近年来,渭源县牢固树立“自然环境美、村容村貌美、特色产业美、村民生活美、和谐社会美”五美乡镇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趟出了一条符合全县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找准乡村治理“立足点”

     乡村治理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关键在人,重点是要建强村党支部,重中之重是要选优配强乡村治理人才。近年来,渭源县有力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任务落实,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使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村治理一线,通过“一选两聘”、专职化书记配备等措施,217个村党支部书记逐步年轻化、知识化。各乡镇探索建立了一把手为总指挥、副科级干部带头干、一般干部学着干、村社干部跟着干的“一总三干”乡村治理机制,让镇村干部全部投入乡村治理一线。同时,深入开展“一颗红心跟党走,乡村建设走在前”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内动力”,探索建立党员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亮身份比奉献,亮职责比践诺”的“双亮双比”机制,不断巩固拓展网格化治理成果,让党员在“网格上”始终领跑乡村治理。

     于事有效、项目撬动,把牢乡村治理“支撑点”

     “于事有效”是制度实践上的要求,是制度生命力之所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县各乡镇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工作机制。以村组道路和巷道硬化为支点,突出项目撬动作用,大力推进“四带头三做到”工作法(党员、退休干部、村社干部、公职人员带头,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优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委成员优先做到,要求支委成员做到的支部书记首先做到)和积极推行“四比机制”(即:村村比争项目、社社比争道路、户户比争巷道、夫妻比争形象),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积极动员、广泛参与,抓实乡村治理“着力点”

     乡村治理效果如何,关键还是要老百姓说了才算数。要依靠群众力量、团结群众力量,激发群众力量,让群众自己出主意、想对策。近年来,全县各乡镇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各村民小组自发选举5至7名德高望重或村级致富能人成立村民领导小组,采取村民领导小组包户的形式,让农户义务筹劳全面参与巷道建设,村民领导小组组建施工队,政府投资水泥、砂料、租赁机械等费用,通过筹工筹劳每公里巷道结余约2万元,对结余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用于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聚焦全县“三清三建三提升”行动,按照“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坚持由“村内到村外、户内到户外、屋内到屋外”统筹推进,废弃危房、残垣断壁、烂圈烂舍逐步拆除,农户院内屋外逐步整洁,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日益增多,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已逐步显现。

     示范带动、精准施治,夯实乡村治理“落脚点”

     乡村的事说到底还是老百姓自己的事,需要的是老百姓广泛参与、共治共建,乡村治理才能有效推进。近年来,渭源县各乡镇大力推行“七小七大”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推进“两长两员”网格化管理,有效发挥其在疫情防控、信息排查、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全县8000多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内农户各项工作,网格长(员)对网格内的人、事、物全天候了解掌握,使“小网格”支撑“大治理”,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系、和谐不出“格”。行政村结合实际不断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用自己的人管自己的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同时,充分运用道德集美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红黑榜晾晒等平台,按月或季度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对黑榜人员进行晾晒,让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让“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等荣誉称号成为全镇群众追求的目标,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乡村治理成效明显。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5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