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永靖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甘肃省委组织部 更新于: 2021-03-12 18:08:01

    永靖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目标定位,突出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组织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集约化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组织引领是关键,全力构建“县委县政府主导、组织部门主推、职能部门主扶、乡村两级主抓”的工作体系,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支部牵头,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在全县122个行政村各扶持组建发展1家“党建+”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其他成员、第一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经营生产管理。龙头带动,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四方联利机制,强化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黄河农谷公司等县属国有企业与各合作社的协作联动,围绕国有企业建平台、打品牌、管销售,合作社接订单、统收购、初加工,广大农户按农产品标准搞种植、抓生产,推动“党建+”合作社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增强了全县“党建+”合作社在规范管理、对接市场方面的综合实力。全民参与,注重共建共享、普惠均衡,建社之初各社员按每户100元入股,县财政每户固定配套200元作为基础股份,农民合作社净利润的20%提取为公积公益金、20%支付管理人员报酬、10%提取为风险保证金,剩余50%分两次进行分红,其中70%按交易量(额)分红,30%按持股比例分红,激励群众多劳多得、勤劳致富。

    创新思路模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针对全县乡村地域条件差异大的实际,采取因地制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打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现路径。发展“资源利用型”经济,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从全县层面整合资源,依托甘肃建投等国有企业,采取建设用地作价出资或贫困村现金入股的方式,有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每个村集体已连续3年每年获得5万元以上的固定收益,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党组织实现了有钱办事,在开展公益事业、访贫问苦中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组织力。发展“产业经营型”经济,村集体通过多元筹措资金,盘活改造存量资产,谋划租地种植、建厂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采取自主经营、返租获利等方式获得持续性收入。陈井镇瞿家庄村农民合作社,去年以来完成百合交易量101吨、销售额99.4万元,实现分红7.1万元,最高每户分红4760元。刘家峡镇大庄村、红柳村,三塬镇下塬村通过出租自有商铺、投资建设路边市场收取租金获益。盐锅峡镇小茨村依托“党建+”合作社,以共享理念打造黄河农庄,吸引周边市民体验农耕乐趣、旅游打卡消费,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去年收入达30万元。发展“代工创收型”经济,采取招商引资和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农机租赁、服务收费、特色种养等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三条岘乡各村和太极镇部分村,利用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建设养殖场,与新疆等外地公司签订代工协议,由公司提供种仔苗、饲料和技术,由村集体提供场地和人员育肥养殖,出栏后村集体按市场行情和分红比例收取代工费用,2020年仅三条岘乡大地坪村一个村获得72万元的代工收益。

    聚焦关键因素,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期,强化政策人才服务保障力度,积极创造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强化人才保障,借助村“两委”换届、书记主任“一肩挑”契机,建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组织带头人的“三培养”机制,全县13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0.45%,其中致富能手型村党组织书记79人,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65%,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50名,引进乡土能人120名,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储备库,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200名村集体经济管理和财务人才,3月底录用到村开展工作。强化政策保障,整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扶持政策,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4.3亿元实施6轮产业到户项目,筹资1950万元对所有“党建+”合作社按10-30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逐步形成了千家万户“小产业”和全县“大产业”组合发展的格局,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强化服务保障,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县级部门联合帮扶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帮助村集体研究解决发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健全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定出台规范化建设、收益分配、财务管理、投资经营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204840